当前位置: 首页 > 办公社区 > 办公百科 > 试用期 看职场青春谁做主
浏览历史

试用期 看职场青春谁做主

初夏的六月,在这个大学毕业生纷纷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季节,首先要恭喜你!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,你刚刚找到了一份工作,马上要提醒你!有关数据显示,三个月的试用期是很多职场新人跨不过去的坎儿。由于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,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者成了人才市场上一道怪异的风景线——本报专访热播剧《我的青春谁做主》的编剧高璇,为你解读职场新人注意法则。

  《我的青春谁做主》中,老大赵青楚代表了社会精英,刚毕业就进入知名律师事务所;老三霹雳从英国逃学回国,走上创业之路,虽然起头艰辛,好在有高人指点迷津,生意起死回生。然而现实生活中,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成为赵青楚、霹雳般的职场精英,大多数人,还都是像钱小样一样得撅着屁股满世界找工作。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,企业纷纷裁员以自保,即使为吸取新鲜血液而提供少量的工作岗位,也被以赵青楚为代表的精英先下手为强了。那么像钱小样这样没长相、没技术、没背景的小毛孩,如何在职场上抢得一席之地?这就先要从她为什么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四处碰壁、狼狈不堪寻找答案了——

  案例一先找个力所能及的工作

  钱小样辞去在宁夏的护士工作是因为她自认是一个有志青年,所以极其不适合在宁夏这个小地方发展,换句话说,宁夏装不下她,能装下她的——只有北京。可是,偌大的北京城怎么可能轻易让一个没钱、没文凭、没技术、没显赫家庭背景的黄毛丫头过关斩将、所向披靡呢?

  所以,当冲进人才市场的前一晚,钱小样信誓旦旦地表决心:目标明确,一个原则,两个基本点。原则是什么挣钱干什么,两个基本点是先在专业特长内物色高收入职位,即使转行也要找有发展潜力的热门职业,如旅游、房地产什么的。

  姥姥很诚恳地泼冷水:“现在是你找工作,不是工作找你。医院护士、社区医院,都挺适合你。”可惜钱小样并不买账:“我在家就当护士,出来还干这个?那我为什么来北京啊?就因为这里机会多,对每个人都均等。”姥姥再次提醒:“再均等,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。”钱小样不听劝告:“我都准备好几年了,专业对口的工作里,医药代表挣钱最多,我明天第一档就锁定这职业。”

  但医药代表不是谁都能干的,要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,还要有医院、药厂、销售链条上大量的人脉资源。小样却想当然地认为,认识了在医院里工作的高齐就算拥有了人脉。

  结果,第二天,在人才市场上杀进杀出的小样接受了成批量的打击……求职失败。

  点评:求职过程中千万不能像钱小样那样自恃过高,好高骛远。现在很少有人甘心承认自己很平庸,都觉得自己进入社会时是有能力的,并且希望这种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。但是,中国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社会,你必须做得特别优秀,而且要付出,才会有所回报。就像姥姥说的:“现在是你找工作,不是工作找你。”

案例二一定要挣心安理得的钱

  在姥姥的举荐下,小样进入政法学院医务室当校医,专业对口,力所能及,可是小样偏偏不爱这一行,心情一落千丈:“我这辈子怎么就跳不出护士的命?”规规矩矩干了一个星期,小样发明了一条生财之道,100元钱一张假条卖给学生,被学校发现,并导致失业,从入京第一份工作里下岗,重归待业。

  点评:钱小样过于急功近利。护士本来是她最驾轻就熟的一个工作,但显然1500元的收入不能满足她的需求,她卖假条的灰色收入是不应该拥有的收入。其实很多行业里都有一些灰色地带,我们是在用戏谑的方式告诉职场新人,你要挣心安理得的钱。小样这个问题说小了是急功近利的个性问题,说大了就是品质问题。这是典型的歪门邪道,不可取。

  案例三 职场从来不是任你随意驰骋的地方

  做了售楼员的钱小样,用自己的手段卖了两套房,为公司创造了收益,却没有考虑到,还在试用期的她其实是严重违反了公司规定(擅自接待业主,冒名代签购房合同),又拒不接受批评,所以公司决定解除聘用合同。小样无奈离开了折腾一个多月的售楼处,第N次失业。

  “自我PK规则”的回合里,自我几乎没有取胜过。小样不禁发出感叹:“规矩就是抹杀个性?”师傅这样回答她:规矩就是把人放进社会标尺,把不合标准、棱棱角角的多余东西咔嚓掉,你不合规矩,就永远被咔嚓。

  点评:个性在面对社会时是一定要妥协的。我们都说倡导个性,但很多个性是有缺陷的,张扬个性不一定都对,所谓的个性,不是极端化的,当个性遭遇社会规则时,该妥协就得妥协。社会有一个通俗规则,如果你出了格的话,肯定会被修理,这不意味着社会压抑了你的个性,只能说明你的很多个性是不被社会认可的,最好的个性表现,很通俗的标准就是,当我的个性表现招致别人反感,而不是别人的认同时,就不要表现个性。这就需要善解人意,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而且大家在一起工作时,个性不是第一位的,分工合作是第一位的,你的个性一定要为这个大目标来妥协。钱小样最难能可贵的、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最稀缺的品质是:反思自己,修正自己,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,你不可能与生俱来都是对的。

案例四  三十岁以后再谈社会回报和名利回馈

  经历风雨之后,脱胎换骨的钱小样笨鸟先飞,成为昭华最勤勉的员工,每天早来晚走,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,范围横跨秘书和清洁工;学一切需要掌握的技能,内容囊括文员与家政。她就像块拼命吸水的海绵,学习和工作来者不拒,多多益善。并且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——电脑速记。

  点评:你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人中龙凤,个中翘楚,但不管做什么,都要有一技之长,你在某个领域里做得很好,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案例五与 亲朋保持密切的联系

  我接触过一些80后,他们的想法让我震惊,比如一个小孩大学毕业后进了国有银行,工作很好,可他抱怨领导怎么不喜欢他,怎么压制他,不重用他,周围同事也不把他当回事。我特别想说的是:你表现出什么了,让这些人把你当回事?这是我见过的特别明显的摆不正自己位置的人。我觉得除非你天赋异禀,20岁就可以完成理想,但那样的人没几个,大多数人还是像钱小样一般资质平平。所以,我觉得30岁之前想挣大钱、出大名是不可能的,一定要摆正心态,一开始进入社会不要太多的回报,因为你没有太多奉献社会的东西。年轻人要先钱小样满世界找工作,但不可否认,她的工作不是姥姥推荐,就是周晋介绍。这说明除了自我努力,人脉关系很重要。据说,几乎有80%以上的就业机会不是通过招聘广告,而是在合适的时机下经人推荐的。

  点评:这是中国所谓的关系,不能否定它,这是一种社会现象,我们加入这个元素是为了让所有观众感到温暖——当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你。

  案例六  学会如何与集体相处

  编剧高璇又讲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:毕业后,她进入广告公司工作,但她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职业编剧,因此她像最初的钱小样一样吊儿郎当,而又在同事中流露出过多的优越感,努力表现出其个性中与众不同的地方。

  “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教训是,除非你在中国做一个只属于你个体的工作,否则你进入社会第一道最难的题,就是要学会如何和一个集体相处。我扪心自问我改不了性格,那我放弃任何跟别人协作的工作,去做编剧,这样我只跟导演、制片人沟通,我不用平衡上下级、同辈之间的关系,我选择了一个避免人际矛盾、可以发挥自己实力的工作,这也是我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修正。”

结语做不了大象,就做蚂蚁

  钱小样,学习不好,没考上本科,中专念了个护士,表面上好像是一无是处,她的缺点依存于优点,换言之,缺点全是优点转化来的,缺点背后藏的是优点。举例说明,因为聪明,所以懒惰;因为兴趣广博,所以杂而不专,任何东西浅尝辄止,狗熊掰苞米,爱一个扔一个;再比如,因为志存高远,壮志凌云,所以理想流于空想。

  在钱小样的每一次工作失败中,社会都没有错,社会没有迫害她,都是她为自己个性中的缺陷付出的代价,为好高骛远付出代价,为急功近利付出代价,为抄近道、想挣快钱付出代价,为不把社会规则当回事、一味强调个性付出代价。但所有的壁碰完之后,她能够自我修正。钱小样最可贵的地方在于,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知道自己做不了赵青楚,也做不了霹雳,她不可能成为大象,她只是一只蚂蚁,认清楚之后,就非常踏实地做蚂蚁,而不是好高骛远。我觉得职场新人第一要认清自己是谁,第二要做你力所能及的事。把这些做好了,离成功就不远了。

  LINK

  职场新人 没资格玩谋略

  在充斥着“职场潜规则”“办公室政治”等教人如何往上爬图书的市场,最近出现了一本很另类的图书,《白领突击》(作者向勇,曾以小说《逃往中关村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),书中的一群大学毕业生,拎着一口皮箱在北京落地生根,开拓事业,他们不搞谋略,不玩攻心术,很光明磊落地成功或挫败着,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读者:职场新人最关键的是好好工作!

  书中警句——

  “有四种人,一种是能力强,也认同公司的文化;一种是能力强,但不认同公司的文化;还有一种是能力不强,但也非常认同公司;最后一种是能力不强,也不认同公司。你们说公司最欣赏什么样的人?”

  “最后一种人我见一个开除一个,那是我们招聘的失败。第三种人,我们调一个适合他的岗位,还可以继续用。第一种人不用说了,那是公司的宝贝。最难取舍的是第二种人,能力强,但是有点吊儿郎当,可能还有些操作不规范。这样的人用起来让人胆战心惊,杀伤力非常大,能够让他不带兵就不带兵,要不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羹。”

  “年轻人进入一家新公司,首先要有职业操守,这是最基本的,如果没有这个,能力越大,对公司的杀伤力越大。其次要有点拼命三郎的精神,因为竞争太激烈了,谁想躺在自己的地盘上睡觉,明天就得卷铺盖走人。第三要有点智慧,用脑袋做事,苦干加巧干。第四要有点胸怀,人要随着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境界……”

关于公司 | 联系我们 | 公司招聘 | 品牌招商 | 网站地图 | 商品预定 |

紫云鹭客服中心

客服热线

400 618 988

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722号


闽ICP备08103153号